《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讀後感

關於跑步.jpg

這本書又是村上伯伯一個人的對話,不過對於已經開始喜歡慢跑的我而言,卻是心有戚戚焉!


跑步對於我來說從小就很熟悉的事,不過小時候的跑步,都是有目的性質的短跑(幾次大隊的最後一棒,或是幾百公尺接力的第一或最後) ,無奈的是這類大多是非得要較量出名次的跑步,一但中間有一點點自己或不是他人造成的誤差,就會連帶地被影響。之後又開始跑步,開始在兩年前。原本只是在下班後硬逼自己要空出時間非動不可,不過到最後就會成日常生活的一部份。當然,現在也是。

開始養成了每天早上慢跑的習慣後,在2個月後的今天好不容易的突破了「撞牆期」,終於可以用愉快的步調跑了45分鐘。所謂的「愉快」是指自己的身體似乎已經習慣了原本設定的極限,原本在起跑後的25分鐘,小腿和膝蓋總會開始莫名覺得累了。靠著意志力一天一天慢慢地多支撐個2~3分鐘之後,下肢的疲累感竟然消失了。呼吸也不若起跑時那樣難過,可以用向平常快走時的節奏換氣,腦袋也暫時不去想些太複雜的事,與其說不去想,或者說腦袋會自然而然的就放空了,頂多剩下的只是跟著MP3裡的曲子默默地唱著。

晨跑的過程對我而言是孤獨的快樂,不過久而久之習慣,在路上一點也不孤獨。因為是在附近的綠園道上規律地跑,常常看見住在附近的人一早出來散步、買菜、溜狗、做毛巾操,或是慢跑。並不是想特定去記住這些人,但長時間下來,總會不自覺的把對方在綠園道上會做的活動也一併記錄在腦中。像是:會一邊哼歌一邊溜馬爾濟斯的地中海阿伯大約都在7:20~7:40間出現。幾位阿嬤會挑沒寒流的時候,7點左右會在綠園道中間做柔軟操邊話家常。一位大約短髮的50歲女士大約都在7:30左右出門,到路口另一個綠園道快走30~40分鐘。帶著雌拉拉的中年婦女也會出現在7:40~7:50左右等著過馬路……。跑步的同時,因為不想太花心思的事,所以會去留意這些人。碰到幾次寒流來,甚至還會去想:「那位短髮的女士似乎還沒出門……、馬爾濟斯阿伯比昨天晚10分鐘喔!」這樣微不足道的事。

跑步的時候,習慣只聽2~3張搖滾曲風的專輯,大致上是以Mr.children的「HOME」和「シフクノオト」比較常聽,有時也替換一下,聽聽Keane的「Under The Iron Sea」或Monky Majik的「空はまるで」。雖然是重覆地聽,不過並不會膩。試了很多張專輯,才找到和自己跑步頻率相仿的節奏的曲子。等身體開始和音樂的節奏相契合的時候,自然就會忘記時間的存在。暖身之後(多半還是會先做10鐘的快走活絡一下全身肌肉)起跑,接著是腦袋,除了音符外開始呈現短暫的放空。回到家再去想這段放空的時間,只留下很模糊的片段,過程有點像是用肥皂水慢慢把某個髒圬的地方溶解掉一樣。

對於書中有幾句談到慢跑過程的句子,讀了覺得有很大的認同感,想頻頻點頭說:「是啊!我的情況也是這個樣子。」

p13:
要繼續下去──不要讓節奏中斷。對長期作業來說,這點很重要。節奏一但設定好,以後事情就好辦了。但是在慣性輪以一定的速度開始確實轉動起來之前,得花許多心思去注意這部分才能持續下去。

p45:
跑步有幾個優點。首先,不需要同伴或對手。也不需要特別的道具或裝備。可以不必去到特別的場所。只要有適合跑步的鞋子,有馬馬虎虎的道路,想跑的時候就可以盡情的跑。

p51:
在繼續跑著之間,跑步這件事似乎被身體積極地接受了,隨著這樣,跑的距離也逐漸拉長一點,開始像個樣子了。呼吸節奏安定下來,脈搏也開始穩定下來。暫且不管速度和距離,我把心思第一個就放在盡量不中斷地,每天跑步這件事上。

p55:
說到每天跑步,有人會感到佩服。有時候有人會說我「意志好堅強」。能被人誇獎當然高興。總比被貶低要好得多。不過我想,任何事情都應該不只是意志堅強才辦到的。世間並沒有這麼單純。

p85:
肌肉就像記性很好的勞役動物那樣。只要很小心地階段性逐步增加負荷量,肌肉就能自然地忍受和適應下去。「這些工作量你不幫我做的話就傷腦筋了,」一面舉出實例一面重複說服,對方也會說「好吧」而配合要求徐徐加大力氣。當然需要花時間。如果勉強逼迫的話,會故障。但花時間做,分階段逐步前進的話,就會不抱怨地、耐心地、相當乖順地逐漸提高強度。


最後節錄村上伯伯在《關於跑步》書中,對我而言最深刻的一句:
……重要的是能夠稍微超越一點昨天的自己。所以要說長距離賽跑得有挑戰的目標或對象的話,那應該就是過去的自己。 (p19)

每天這樣規律的、以自己的步調慢慢地跑,並不妄想有天像是被村上伯伯影響:「不如也來去參加馬拉松好了。」
即使只是「可以愉悅地跑完10公里」,對過去的自己而言,也是件很棒的事!



村上春樹/著
時報/出版

(原寫於2008.12.12)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