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京都馬拉松(3rd full)完賽記錄


2015年許下的願望得以實現,終於來京都跑馬拉松了!

這場海外初馬是人生的第3場,因為疫情影響,整整快5年沒辦法出國實在是悶壞了,突然一個天時地利人和,就決定報名這場,順道回京都散心。

京都馬不若大阪馬和東京馬,即使是海外跑者報名還是得經過抽籤,早些年幾次報名東馬跟大阪馬都落選後,也漸漸放棄了暫時不再報。或許是馬拉松之神要我多練練,累積點實力再報名也不遲。據說京都馬之前也需要抽籤,但疫情後這兩年竟然大發慈悲,想參賽的外國跑者,只要報完名立即繳費就有名額,確定可以去跑。

(京都馬的賽事所有資訊就參照可樂大的這篇,賽事資料非常詳盡,對於第一次參加海外馬的我幫助很大!)

2/15抵達關西機場,中午到京都寄好行李後還有點時間就先衝去知恩寺市集,公車窗戶的傳單、街道上的牌子或旗幟,都會寫著2/18是京都馬的開跑日,簡稱ノーマイカーデー(No Mycar Day,簡稱「無車日」)。賽事周邊的路段會採長時間的封街管制,也呼籲大家盡量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開跑前兩日開放領參賽物資和重要的晶片號碼布,地點在京都市勧業館(みやこメッセ) ,附近剛好就是終點站的平安神宮鳥居。選在16日一開門就先去報到,也比較不會緊張,這樣隔天早上還可以稍微熱身跑一下。結果排隊等進場時聽到後面有一對台灣情侶檔也來跑這場,馬上就邊排邊熱絡地聊起來,看來台灣跑這場的人還真不少!




等11點一到,就開放入場,海外跑者的報到櫃台是橘色和日本跑者櫃台不一樣,很好辨識,海外號碼布數字都是4開頭的。在這裡要看護照正本和前2週左右就寄到信箱的號碼布交換單到現場核對身份。
 


志工確認身份後會在號碼布交換單做記號,接著就可以往前面領物資的櫃台領取號碼布和大會手冊,綠色袋子是可折疊的矽膠環保杯,還有一些贊助商傳單、肌貼試用品、半身透明雨衣(比賽當天可以穿著禦寒)。特別是這次參賽禮的魔術頭巾,也可以當脖圍使用,是以黑白色調來表現京都傳統和風花紋,當天就戴著它陪我跑完。       

     


確認好該拿的都拿到後,就可以慢慢逛了,展區裡少不了的就是贊助廠商的跑步裝備,在京都馬之前跑過兩場全馬跟一些大大小小的半馬,也算是脫離新手村了,但裝備總是要汰舊換新的,雖然最近日幣跌的數字比起疫情前最後那趟漂亮不少,有克制住沒失心瘋地爆買,但還是買了2件風衣和2件印有2024京都馬拉松的跑衣和脖圍。





現場還有個可以和自己預設完賽時間合照的專區,背景就是終點的平安神宮鳥居前,只要告訴現場志工想要跑完的時間,就會幫忙寫在一張便條紙給另一位調計時器的志工,然後排隊等輪到自己再給手機,讓他們為你拍照。

去年太魯閣馬拉松的完賽成績在5小時39分左右,這次不求破5,而且又是在倒數第2區,預估輪我們這區到起點門為止會少掉10分鐘,能否順利跑完也是未知數,所以稍微進步跑進5小時半就心滿意足了。



展區動線會介紹賽事路線上會經過或看到哪些觀光景點,還有一大塊地圖來表現賽道地型,一看到後天要跑這麼大的範圍,不知不覺壓力又上昇了......。一旁還有好~大面跑者的姓名牆(大會手冊後面也會印所有參賽者的名字),可以跟自己的名字拍照。報名成功好幾天之後,有來信說可以在號碼布上加印自己想取的暱稱(如果沒有要取暱稱就會以參賽號碼數字為主),我本以為會照暱稱第一個字發音「H」,列在 H開頭那區,找了許久,才發現最後還是以護照上的姓為主,被排在海外跑者的C區。(汗)


接著會介紹每個水站提供的補給品,按大會手冊上的賽道圖標示,在12.5K為止的四個水站都只提供水及運動飲料,直到第五站開始才會出現香蕉及其他補充熱量的食物,由於後面補給越來越豐富,所以上場戴的腰包就決定只裝習慣吃的幾顆鹽糖跟能量膠來應戰。










今年完賽毛巾和獎牌設計得好美,報名時也追了京都馬IG,另一面落選的獎牌是平安神宮鳥居和紫式部的圖案,也正好呼應今年的大河劇。看來大部份跑者對京都的第一印象還是藝伎,有點可惜。



由於會場的西京極綜合運動公園離京都車站有段距離,因此若飯店是住在京都車站附近的話,就可以在現場買接駁車的票,當天早上從車站前搭車過去,非常方便!



主要展區逛完也差不多12點過後,有點餓了,勧業館2樓的攤位除了補給品跟其它運動用品,還有幾家是販賣食物的,暫時還不想吃正餐,先點豆大福跟茶止餓一下吧。(豆大福還是出町ふたば的最高!)





吃完準備離開勧業館,靠近出口的最後一攤也是賣京都馬周邊商品,但這邊才是「真正官方製作」,剛剛報到領物資後的那一區都是贊助廠商設計的,雖然圖案都各有特色也不衝突,但早知就不要下手這麼快!(謎之音:再來跑一次如何?)

勧業館附近走路10分鐘左右有間大蓮寺,相傳在明治大正時期,因為出了一個很會跑步的和尚,大蓮寺因此廣為人知,後來就衍伸出來這邊參拜可以庇佑有副堅強的足部腰部,好在京都馬跑出個人最佳成績。也有賣足腰御守,但受付櫃台沒人,只點了線香許願這場可以在預估時間內無痛完賽就好。





隔天早上5點起床,天還未亮就去東本願寺跟西本願寺跑一圈當作熱身,這也是第一次在國外真正穿著跑鞋晨跑,跑步徒中想起曾經看到一篇關於社會觀察的文章,其中有段寫道:「要評論一個真正現代化都市如何善待行人,看看街上的人行道就知道了。」而東、西本願寺這5K跑起來真得覺得從頭到腳都很愉悅,沿路上完全沒有障礙物或變電箱這類在台灣人行道隨處可見的「難關」,也不會有人行磚就突然消失的情況;中途即使繞進巷子,更不見哪家哪戶的車就臨停在巷道邊停一整排。












雖然我至今也只跑過這麼一次海外馬,但思考為何日本的跑步文化可以如此風行與熱愛,甚至發展出結合農特產的馬拉松:如喜愛的圖文作家高木直子在著作中跑過的北海道北見市端野町的「咖哩飯馬拉松」,就不得不敬佩日本對於城市的規劃,是全面考量並徹底執行,而不是只有做做表面工夫,姑且可以交代即可的敷衍。

前一晚把裝備整理好,出發前查了開跑日當天的氣溫,最高溫大約會落在16-17度,感覺到中午後會很熱,而我的體質又是一旦熱就越跑越不舒服,也容易中暑的體質,溫度冷一點反而可以跑得穩定一點,所以決定穿短袖跑衣加袖套(這次帶了長袖短袖跑衣各一件來調整,5點晨跑穿長袖就很剛好),原本預計8點就寢,但緊張加上邊看電視,等到關燈也過了10點......。


慘!明天好像真的會很熱。雖然不奢望會下雪,但在冬天的京都旅行數次都從沒這麼高溫過,本來很期待在5度的溫度跑的呢......。



可樂大提供的配速手環發揮極大作用!



早上大約4點半起床,簡單盥洗完就先吃些麵包蛋糕類的食物補足肝醣。完全醒了再換裝,等6點再走去車站前搭接駁車。

車站烏丸口這邊就會有好幾位志工舉牌或用擴音器說明接駁車搭乘的位置,在搭乘處繳回在會場買的接駁車券,接著排好隊就可以準備搭車了。


大約25分鐘左右到會場,照著號碼布上對應英文字母是在H區域集合,時間還早,就先去看一下待會寄物貨車的位置,我貼在透明大袋子上的白色貼紙是寫NO.15,所以就找去編號15的貨車,這些貨車會統一將所有跑者的寄物袋載到終點站,屆時也是按照相同編號處領。





確認貨車的位置後,然後再去H區域的田徑場旁做點簡單的熱身操和拉筋暖身,把還沒戴上的小裝備戴好,8點就把衣保袋裝入透明寄物袋,再去找15號的貨車寄物,當袋子交給志工時,他們還不忘面帶笑容跟我說:「請加油!」,頓時又開始緊張起來,很怕一個閃失,就停在某個關門點了。



畢竟跑全馬比半馬的準備時間還要久,我又是那種32K後就對體力不太有信心的,雖然在太馬跟京都馬跑前想著至少有二至三個月要把跑量累積到120至150K(平常月跑量只有一半),也很認真地練習,上班日幾乎是一週有4天早上4點半就出門跑,到了休假日就跑15~20K左右。

大概是過度練習吧,年底跑完台中城市半馬後的某日熱身跑就不小心中了跑者膝,雖然還不至於痛到不能跑,但只要到10K後,左膝的髕骨附近就會痠軟,蹲下時的無力感特別明顯。年紀漸長,膝蓋又如此過度操勞也是難免的......。總之,也帶了肌肉貼紮來補救,一切就盡力吧!萬一最後真的不行也只好放棄搭回收車去終點。


每個區都有志工舉牌顯示進入該區的集合位置,另一位志工會確認跑者身上的號碼布是否和這區相符。若過了大會指定的集合時間,就只能排到最後一區。

(起跑前進會場等待區前再去上最後一次廁所。我一向很不喜歡在賽事途中上廁所,除非萬不得已,因為不知道會排隊多久,但這次跑還是去了一次,多耗掉6分鐘......)

雖說今天氣溫會飆到17度,但早上抵達會場到9點起跑時的天氣都還是有點冷的陰天,風還有些大,套上透明雨衣多少可以防風防寒。8點55分是輪椅組的先出發,再來等9點的鳴槍時間一到,會場還播著灌籃高手電影版的主題曲「第ゼロ感」,跟著哼也放鬆不少。但因為一踏到起跑點感應區時已經過了7分鐘,所以決定到11K的仁和寺以前就不再拿著手機跑,也沒印象經過前兩2個關門點是幾點了,只靠配速手環上跟跑步APP語音回報目前公里數累計的時間來推算通過關門點的時間。



到10K左右配速大約都維持在6分到6分半中間,因為某些路段比較窄,跑者間的距離還很近,能加速的幅度很有限,跑到桂川旁,靠近渡月橋才開始慢慢超車。路邊民眾還站成一排和跑者們擊掌,大家都好嗨!雖然此時沒有掏出手機拍照的餘裕,但那畫面真的太印象深刻!

總算跑到仁和寺,僧侶幫你加油的經典畫面一定要拍才行!


沿路也有學生組成的太鼓團擊鼓應援,也有些是學校吹奏樂部或舞蹈社,非常熱鬧,加上從起點到終點沿線路邊,幾乎站滿了幫親友或無私幫每位跑者加油、提供私補或痠痛噴劑的市民們,很是壯觀。雖然有規定跑者不能變裝(因為京都馬是為追悼311東北大地震而辦),但沒規定市民不可以,扮成恐龍、小丑,平安時代人物,或是頭上戴著花俏頭套的,也點綴了整個賽道,連他們都這麼努力在為這天做準備做,好不容易可以避過生理期和過年期間工作最忙碌的時候來跑,而且路上還有4個京都市民喊著我號碼布上的暱稱「○○さん!頑張っれ!」這下子不跑到終點真的會不甘心。

26.5K,第9個補給站,有生八橋,開心地吃了一個,手上再拿一個邊跑邊慢慢吃!



跑進26K後的京都府立植物園內,有祇園甲部的藝伎舞伎以手鼓和三味線來幫跑者加油。我的右大腿大約也是植物園這段後,開始覺得快要抽筋,這跟跑太馬開始要從天祥一路下坡時的感覺很相似,但僵硬度感覺好像更強烈一點,有點不太妙......。



28K後就開始跑跑停停的,後面一大段是跑在鴨川河堤上,本來應該是很舒服的一段路,但因為腿部越來越不聽使喚,到最後已經沒辦法正常跨步出去,整個股四頭肌內側硬梆梆地跟石頭沒兩樣,最終在30K左右還是得停下來找個空地舒緩一下腿,整條腿完全沒辦法蹲下拉筋的情況下只能緩慢輕揉搥打著腿部肌肉試圖減緩抽筋的痛感,心裡還邊跟腿兒加油打氣:「就剩下12K了,接下來慢慢跑好不好?」


沒想到這段看似無聊的自我對話還真的湊效,就這麼持續5分鐘的按摩腿部,後來就能慢慢做點伸展,也可以跑起來了。只是速度就真的想快也無法快起來,剩下距離的配速大約維持在7分半到8分半左右,中途也又小抽筋了幾次,也是像剛剛一樣找地方停下來反覆對著內側肌肉輕揉,若醫護站或私補有提供噴劑就稍微噴一下,或是偶爾走個2~3分鐘再跑,維持這樣的步調,總算在14:10前通過終點前最後一個關門點(關門時間是14:49)

32.2K,第11個補給站的草莓好甜,忍不住停下來吃了好幾個。





37.2k,第14個補給站有京年輪,以前吃過一次,好吃但甜度頗高,配無糖的茶或咖啡會比較好,但這時無法以那麼悠哉的吃法,只能鎖定目標然後拿一塊邊跑邊慢慢吃,結果太乾還是被噎到。(笑)



剩下1K多,一位京都阿嬤自己單槍匹馬幫大家加油,大信封袋上的手寫字不禁讓我笑出來:『快點跑完回去餵貓啦!』,因這句這實在太提神了,所以看到後往前跑一小段後又折回來拍它。

(好啦!就快回去了嘛!)


總算跑到終點前,踏進終點感應區時,我還猶豫一下,以為感應區會剛好停在鳥居前面,但事實上還有好一段距離,再次看到終點門和旁邊的計時器,也才真的意識到腳下已經進終點線了。



看到其他跑完的人踏過感應區後,立即轉身回頭向這條賽道鞠躬敬禮,也不知不覺照做,感謝京都馬所有的志工,真的很了不起,每個人都默默地各司其職在當跑者的後援,實在太感動了,在京都旅行多次,向來都是以雙腳、以搭公車或鐵道的方式去觀光,這回用跑步來認識這個城市,又製造一個難忘的回憶。總有個預感:『還會再來跑一次!』

最後成績揭曉:
大會成績 05:26:07
個人成績 05:16:49


比太馬大幅進步快23分,實在出乎意料之外!若下次參賽前能先克服大腿抽筋的問題,全馬成績或許就更有機會跑進5小時內吧。

揮汗跑完拿到的獎牌和毛巾實在太美了,晚上吃完大餐,去大浴場消除疲勞後就在房間小酌慶功!







(抵達終點的補給品,另外還有運動飲料跟飯糰,在會場更衣時吃掉了。左下兩包是市民私補給的)

手機在最後2K就沒電,所以只記錄到40K左右,沒能把路線完整描繪出來真是殘念......。







當天晚上居然還有京都馬特別節目!但因為太累,看到一半就打盹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