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西日本&九州鐵道旅-6 颱風前夕,有風雨伴遊的比叡山


比叡山,別名叡山、北嶺、天台山、都富士之稱,最早的歷史文獻「古事記」中出現「淡海(指滋賀縣內的琵琶湖)的日枝山(日枝,ひえ,與比叡 ひえい讀法雷同)」一詞。
位於京都東側與滋賀縣交界處,與高野山相同,都是自古以來以山創建的寺院為信仰中心。創建於延曆7年(西元788年)的比叡山延曆寺,是位於東北邊,鎮守京都的鬼門,除了是百姓佛教信仰聖地外,也被列為列為京都文化財一部份的世界文化遺產。
除了開創天台宗的僧侶─最澄以外,延曆寺的名僧輩出,像是後來的円仁、円珍,當時從渡海到中國(當時朝代為唐朝)留學取經回來。天台宗發展至高鋒之後,僧侶數目越來越多,人一多就容易出現意見分岐的狀況,換做現代說法就是派系之爭。當時的僧侶可能不若佛家謙和的性情,常以維護宗教名義武裝化,後來甚至出現「僧兵」。

貴族的勢力逐漸被比叡山僧兵取而代之,甚至大到憾動皇室。當時有莫大權力又蠻橫的白河法皇都有拿它沒輒的三件事:「賀茂川之水(指當時流至京都造成氾濫的鴨川)、雙六之賽(將兩個骰子擲出都是六的比賽)、山法師(比叡山延曆寺的僧兵)」。

電視劇中只要提到戰國時代,不免會有織田信長為一統天下,曾火燒比叡山的劇情,但經過考證,整座比叡山並沒有被大火燒過的痕跡。或許是小說家、劇作家為了突顯織田信長好戰嗜殺的一面而誇張描寫。

如今回歸至原有的寧靜,成了京都郊外的著名紅葉景點。

比叡山共分成三大區域:東塔、西塔、橫川。
使用開車以外的交通工具,從京都上山者可以利用叡山電車搭到「八瀨比叡山口」,接著轉搭叡山登山纜車及空中纜車到比叡山頂。最後轉乘循環巴士(山内シャトルバス)到山頂的三個區域。




或是從京都車站、三条、出町柳搭乘京阪巴士或京都巴士到山頂,接著轉乘循環巴士。

從另一邊的滋賀上山者,得先坐至JR湖西線的「比叡山坂本站」,再轉搭江若巴士到「ケーブル坂本站」,乘坐纜車到纜車延曆寺站(ケーブル延暦寺駅)。接著可以步行約10分鐘可以到東塔巴士站及延曆寺,或乘坐循環巴士往西塔、橫川及比叡山頂。

但需注意的是,山内シャトルバス在12月~3月停駛(新年期間有臨時運行)。若是在冬天去比叡山,從京都上山就只能開車,或是坐叡山電車到比叡山頂,再走約半小時到東塔;從滋賀還能坐纜車,之後步行10分鐘到東塔。

到山頂的途中,其實一直感覺不太妙,雖然纜車沒有因為一早到現在的風雨而晃動,但到站後雨勢變得更大,卻也都沒有停駛的跡象。在接駁車站排前等車,也是等得全身狼狽樣,山頂上刮起大風大雨,倒是想起好幾年去藏王山頂看鍋(御釜)未果,也是這般情景!好在,接駁車還是照常來了,且還是兩貓包車呢!(苦笑)

‧東塔‧
先去大講堂躲個雨,寫朱印。





根本中堂,進門後的空間一律禁止攝影。我們兩貓把朱印本交給中堂外面寫朱印的窗口,領了號碼牌便進入根本中堂。裡面的藥師如來像前有號稱1200年來從未熄過的「不滅法燈」。



反正也快中午,在山頂吃碗熱呼呼的蕎麥麵後再出發。


‧西塔‧
古木參天下的法華堂和常行堂。傳聞中源義經的家臣—武藏坊弁慶,力氣大到可以一肩扛起這兩座堂,所以兩者有にない堂(担い,以肩膀扛物)的合稱。但這時雨又大了,一手舉傘一手拿相機,實在無法好好拍。



釋迦堂
建築是據說被織田信長燒燬過後,豐臣秀吉從大津的三津寺移築過來,算是比叡山裡保存最古老的建物。(繼續躲雨……)


‧橫川‧
橫川中堂
秋天楓紅時,這個角度仰著看確實是美的……。

    

往前走一段路還有根本如法堂,有點可惜,但又怕待會真的風雨大到被困在這兒,於是決定中途放棄,下山吧。






回叡山電鐵經過的河水都暴漲,雨量跟上午相比真的挺驚人的。





[連結]
天台宗總本山比叡山延曆寺
比叡山交通方式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