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熊野京阪還願小旅行-12 充滿謎團的禪風景,龍安寺


離下午的班機還有4個多小時的空檔,於是在東福寺等公車也邊想,不如去龍安寺逛逛。以距離來說有些遠,是一點都不順路的距離,攤開路線圖,從東福寺過去再轉乘其他路線抵達至少要耗掉一個小時,還滿曲折的。

總之,衝著也被列入京都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約一個小時就到了。
以石庭聞名的龍安寺,連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都在1975年前來造訪時對於石庭的風景讚譽有佳,也因此在國際間打開了知名度。
龍安寺也是京都紅葉名所之一。往山門的道路兩側和境內都種植不少楓樹,一邊是偌大的鏡容池,可以想見秋季葉片染紅時的盛況。





在1467~1477年的應仁之亂中,龍安寺一度慘遭戰火吞噬,後來由創建者細川忠元之子細川政元與龍安寺第四代住持協助重建,之後在豐臣秀吉的保護之下,才逐漸擴展至現在的規模。










這座有名舉世聞名的石庭,面積長25公尺寬10公尺,上面鋪滿白砂,從東側往西以5個、2個、3個、2個、3個,總共15個大小各異的石頭組合配置。奇妙的是,在視野極佳的方丈以不同角度觀看,一定都至少有一個石頭是無法被看見。當初作者到底想表達什麼,至今也沒有資料可以佐證。只能透過觀賞者自由發揮想像。



除了上述的「作庭之謎」,其中一塊石頭上的「刻印之謎」也被熱烈討論過,由於石庭已經是15世紀室町時代(寶德5年,1450年)時的作品,庭園設計者也不可考。是開山的義天玄承?創建者細川勝元?或者是繪師相阿彌、細川勝元之子政元,還是茶人金森宗和?存在著各種說法。其中又以相阿彌比較被多人採信,但還是沒有足夠的史料證明。

其三的「遠近之謎」,用肉眼不容易發現。整座看似平整的庭園,實則東側(從方丈看過去的左邊)比西側高,如此設計是考量到讓多餘的雨水得以排除順利。此外,西側(從方丈看過去的右邊)的土牆,越往深處的牆高則變低,利用視覺心理的錯覺,使原本不工整的矩形庭園在觀看時變得方正。

其四的「土塀之謎」,是指石庭背後或黃或白的土牆,內側比外側高了80公分,古代在築城時為了讓城牆泥土變得更堅固,也更不受氣候影響,會在泥土中攙入油菜花籽和稻草。混合於泥土中的種籽經過許久時間,會釋放油脂顯露在外,形成如同抽象畫般的色澤。等到春天時節,土牆後方的一棵櫻花綻放,正是龍安寺石庭最經典美的畫面。


方丈後方的茶室,有一個給茶道家洗手用的蹲距(石製水缽),圓形的石槽中央為「口字」,與四邊四個字湊起來就是「吾唯足知」四字,也就是「知足常樂」之意。

    

往西之庭外面的庭園裡有座小屋,祭祀著創建者細川勝元的木刻像和牌位。



[連結]
龍安寺(3月至11月底 8:00~17:00,12月至2月底 8:30~16:3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