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國、西日本&瀨戶內海 DAY 3-3 京都‧鞍馬寺的夏風景(下)
泡完鞍馬溫泉後,搭著峰麓湯的小巴士回到鞍馬站前,順著入口處石階往上,眼前的這座仁王門(山門)在明治24年(1891年)曾燒燬過,現在所看到的是明治44年(1911年)又重建的。
進入了仁王門,等於穿越過結界進入神佛領域,順便會在入口被收200jpy的愛山費:)。
兩側朱紅色的獻燈和綠意盎然的楓,很有夏日的情韻。這裡的坡度爬起來還算輕鬆,此時有微風吹拂的話就更顯快意了。盡頭階梯右邊的建築物便是纜車-山門站。
1957年開通了從山門站到鞍馬寺多寶塔的纜車,在沒有多餘時間或體力的情況下,搭纜車可以省下不少爬坡的路段,不過其實這樣也少看了一些風景。像是被纜車略過的九十九折參道上,就可以看到「魔王之碑」、「由岐神社」及「義經公供養塔」。
幾番思考下,決定去程就慢慢往上爬好了,畢竟下坡比較容易傷到膝蓋,所以回程就從多寶塔搭纜車。
由岐神社,創建時間為天慶3年(940年),每年的10月22日會在此地舉行著名的鞍馬火祭。倚著山勢建造的本殿和拜殿,則是豐臣秀賴時期再重建過的桃山式建築,現在被列為重要文化財。
拜殿之後還有一棵樹齡約800歲的神木杉,被稱為「大杉さん」。由於就在上坡的階梯旁,把頭靠近杉樹,幾近90度地往上仰想,活了800歲的大杉さん氣勢雄偉的姿態不禁也讓渺小的我們肅然起敬。
一會兒後,看到源義經的供養塔,乳名「牛若丸」的義經,後來被僧侶取了法名叫「遮那王」,白天跟著鞍馬寺的僧侶學習一般的書本知識,晚上就跟著天狗學武藝直到17歲那年。
源義經的一生充滿風浪也充滿傳奇。他是平安時代著名的武將之一,最顯為人知的是源平合戰,壇之浦海戰一舉擊敗了平家的政權,但卻也因此遭到同父異母的兄長──源賴朝的猜忌。當時的後白河天皇為了鞏固政權,一方面升源義經的官位,另一方面又讓兩兄弟反目,讓源賴朝取得緝捕源義經的院宣,走投無路下的義經輾轉逃到奧州(相當於現在日本東北地區的東側),最後在平泉自殺。
義經供養塔之後,也是平整的土坡路,之後就漸漸變成石板路、石階,高度都還不算陡,不過石階的地方就是比較長一些,較耗體力。
爬上了九十九折參道後,在盡頭的茶所找個位子坐下來歇息,吃冰解熱。補充點體力後,離鞍馬寺金堂就差一點了!
鞍馬寺起源自由一位中國唐朝時渡海到日本歸化的僧侶──鑑真,其弟子鑑禎在寶龜元年(770年)在鞍馬山上的草庵供奉了毘沙門天。
在鞍馬寺本殿金堂的「阿吽之虎」(吽,音同”烘”),和起點的仁王門前那一對似乎一樣,是本堂裡供奉的主神之一──毘沙門天的神獸,像貓科動物警戒的樣子那般把背拱起背的架勢頗有威嚴,在販售的繪馬上,圖案卻畫得有點像貓咪。雖然不太有在當地寫繪馬的習慣,不過鞍馬寺繪馬,確實應該買一個來收藏才是呢!(笑)
得到鞍馬寺的朱印。
從本殿金堂前的瞭望台還可遠眺比叡山,著名的延曆寺也在山的那一頭。
從本殿後面的小路再往前走,還有義經堂、奧之院魔王殿,及那樹根穿透表面的木根道,然後一路下坡約15分鐘左右就到盡頭的貴船神社。本該就這樣一股作氣走完這條完整路線才是,但因為紫陽花,所以這次就只走到這裡。希望把最期待的景色,留到有雪化妝的時候來,再好好感受鞍馬山裡獨有的靈氣。
回程就不走九十九折了,往鞍馬寺金堂另一邊的多寶塔搭纜車到山下。單趟是100jpy,車票做成像蓮花花瓣的形狀,上面還會印一句佛教勸戒的語句。
從多寶塔下來不過兩三分鐘,很快,但看不到什麼景色就是了。轉身看這坡度實在好陡好驚人。
中午,於是就在入口處的雍州路吃飯。臭bi早就很想嚐嚐日本的精進料理(寺廟僧侶吃的素飯菜),剛好可以讓她體驗一下。我則是點了冷蕎麥麵,配料也是素菜,夏日裡吃最清淡爽口了。
回程,剛好遇見店家營業了,不忘吃個牛若餅!
‧鞍馬寺:京都市左京区鞍馬本町1074
9:00~16:30(愛山費:200jpy)
【今天的繪圖筆記】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