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本州橫斷 DAY 8-2 山形‧山寺冬景(下)
在山門繳了入山料,接下來就要開始爬山寺、賞山寺。
幸好是晴天,溫度不算冷,不過因為石階角落偶有積雪,經過照射後受熱就會像冰塊一樣滑滑的,幸好大部份的石階都沒有太厚且經過日照的冰塊雪,可以輕易避開。一路上古木參天,一旁岩壁上不時有大量的地藏或佛像石雕。周圍清新的空氣、鮮少遊客,緩緩拾級而上,倒是有幾分「修行」的氣氛。
平安初期刻在岩壁上的佛像,年代因為太久遠了,僅剩下整體輪廓。(平安時代:794~1185年)
蟬塚。據說此地掩埋了松尾芭蕉當年寫的俳句紙片。
彌陀洞,高度有四‧八公尺。歷經長年雨水侵蝕,使岩壁凹陷處陰影的樣貌從遠處看起來像阿彌陀佛。但我們近看似乎只能看見刻在上面充滿一塊塊的碑文,或許從山下的某個角度才有辦法看到吧。
嘉永元年(1848年)重建的仁王門。
在日本已經看過不少神社寺廟了,對一件事一直都很好奇,為什麼寺廟門上的天花板都會有這麼多貼紙?
後來去求證了一下,這些貼紙叫「千社札」(せんじゃ‐ふだ)。雖然還查不到誰是第一個這麼做的,不過從江戶中期就已經有百姓到神社參拜時,把自己所在地、姓氏或經營的店家商號寫在貼紙上,貼在廟門的天花板或柱子,這是江戶時代普遍流行的祈願方式。
最早的千社札是用手寫,後來有了木版印刷,想印書、浮世繪、新聞、或是商家的傳單就更便捷了。要做千社札也不用再一張張手寫。但寺院住持覺得非常困擾,整座廟從裡到外都是信眾參拜留下來的貼紙。把神明住的地方貼得亂七八糟,實在有失對神明的尊敬,也失去參拜的本質,於是下令禁止民眾再貼千社札了。從入口的山門到仁王門,一路悠閒爬坡、拍照,約20分鐘左右,往上再經過性相院、金乘院之後,也差不多到山頂,但石階轉折處和五大堂之前都還是有幾片因日照而濕滑的積雪,難免覺得舉步維艱~。
整修中的開山堂。
雖然上頭的雕刻只有忠實呈現是木頭原色,但細緻度我覺得不輸東照宮呢!論規模當然是小得多囉。在開山堂正下方還有當年慈覺大師在此入定的石窟,但應該是不可能看到的。
柱子下方的飾板。
繞到右側去那座築於岩壁頂端的五大堂,空間內也是滿滿的千社札,也有遊客用簽字筆塗鴉的痕跡……。
登上山寺、五大堂,為的就是眼前遼闊的美景,比旅遊節目中所看到的視野更寬廣,雖然當時看到的是秋天楓紅的景色,但眼前的群山和村落沾上細雪的蕭瑟景致,也不遜色。
往五大堂左邊往山壁看過去,還可以看到一樣蓋在岩石頂端的釋迦堂。
只給修行者登山修行的通道。
恰好一輛電車正要駛進山寺站(右下方),還可以看到剛剛走過的寶珠橋。
休息了一會兒,沿原路至起點的山門,臭bi在這邊買了明信片,然後我們兩貓就走往車站。
拔苦門登山口和下山口是不同側,以地圖上和實際距離來看,下山口是離車站最近的,大約10分鐘就會抵達,而登山口似乎要再多6~7分鐘左右。不是要避掉一些積雪的話,大致上是非常好爬的,登上山頂也只要半小時左右,比想像中的輕易許多,還好臭bi登山的過程也很順利,沒傷到腳。下山剛好是中午,加上還有40多分鐘的等車空檔,所以在車站前的小食堂點了山形芋煮來止餓。
中間那塊圓圓的,是麵麩。
小小一碗,灑上一點七味辣椒粉提味,兩貓分著吃。
冬日放晴的山寺真是不賴,若是像昨日在乳頭溫泉鄉那樣的大雪紛飛似乎又更能療癒人心,但還是希望可以在不同季節的時候再來欣賞一次不同面貌的山寺、吃像節目中那樣當季的、一人份的山形芋頭鍋~。
‧山寺觀光協會:http://www.yamaderakankou.com/
(DAY 8-3‧待續)
今天的繪圖筆記: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