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安藤忠雄看建築》讀後感
「康莊大道綻放許多花,但是,我一個人卻走著這條大家都看不見的路,於是,我對自己說,我要讓這條路也能開花結果……」
安藤忠雄在高工畢業之後,開始一邊工作一邊自學時對自己這麼說。
不太記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迷上這位偉大建築師的,可能是某次在電視轉台的時候碰巧看見了「光之教堂」的十字架、或是BoA拍攝「MERI KURI」MV時與梁靜茹「崇拜」MV場景的水之教堂。或是其它我還不知道名字的作品,全都是樸素而不起眼的清水混凝土牆,加上光線、玻璃、與水,構成一個個細緻而有深度的畫面。
「究竟這些簡單的材料能創造出什麼樣豐富的空間」,他強調,材料並不是他的主題,而材料所圍起來的空間才是他關注的焦點。
內容除了講解九座2008年為建築科系學生所規劃的建築之旅中的代表作品,也能發現安藤忠雄其實很注重環保與全球暖化的問題。每次的建築參訪團,一定會先帶團員去種樹。像是因為興建關西空港,整座山被挖得光凸的淡路島,安藤在開始建設夢舞台的前五年,就堅持要在這裡先種下樹苗,屆時等建築物完工,這裡的土地也會恢復生機。
他說:「一個好的建築家,首先應該具備愛地球的特質,其次,必須具備永不放棄的特質,此外,還必須要有熱情的特質。」
我不清楚所有的建築師會不會都像安藤一樣設想到綠意與建築本身應該是融合成一體的。或只考慮到建築(人為)完成,路樹或是植物(自然)先用模型樹或電腦加一加就算交差,等到建物完成後再栽種,然後可以想見的是,美只美在於建物的某一個仰角,或許還得仰賴好的攝影師打燈加事後東修西剪,其他地方則是虛假得淡然無味。但起碼從自己生長的地方所看到的正在興建中的樓房,幾乎就是這個樣子。
比起其他本介紹安藤忠雄的中文書籍,這本或許是比較可以更簡單、清楚理解他如何從一名拳擊手銳變成偉大的建築師、及其設計理念與對於大自然的關懷。
--------------------------------------------------------------------------------
想到去年秋末初冬的時候我去一趟關西,造訪姬路城的當天,也順便參觀了臨近的姬路文學館。
隱身在住宅區中的文學館彷彿不是那麼愛出風頭,靜靜地座落在此,當個安靜的小後院般地佇立著。當時親眼看到的感動至今仍然深刻烙印在腦海中,與文學館南館同高的整排玻璃牆面映照著對面的民房和幾棵零星的紅葉或枯枝,鋪設在前方的水池反射著建築本體,讓原本有點冷調的幾何線變得更有張力。向牆面走近去用手感受混凝土牆的質感,發現它竟然帶了一點溫度。是有點溫暖的、有人性的。除了照片我想留一下些什麼,於是坐在南館走道上的水泥花台上,畫了幾張明信片記錄當下的感動。那天天氣晴,下午氣溫卻明顯驟降,遊客極少,一旁除了清潔掉水池上的落葉的婦人,就剩下我。婦人向我微笑了一下、問好,我也回應了她,她問我在畫畫嗎,我說是的,因為這裡太漂亮了,我想畫幾張寄給朋友……。
儘管姬路文學館並不是安藤忠雄的代表作,卻讓我更想去實際拜訪其他作品。下一趟去關西要看哪些呢?不如就從淡路島夢舞台、本福寺水御堂開始吧!
(←安藤忠雄/翻拍自前折口,印在灰銅卡(好像是...)的質感很棒!)
藍麗娟/著
天下雜誌/出版
(原寫於2008.4.26)
留言
張貼留言